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浙江新昌:发展地域特色,打响新昌光唇鱼品牌

发布时间:2017-10-11 13:05    作者:.    来源:    查看:
   “新昌的光唇鱼要出名了!”国庆节前夕,央视7频道《致富经》栏目摄制组拍摄新昌县中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光唇鱼致富的故事。其实,目前新昌县养殖光唇鱼的企业已经达到12家,年产苗种2000多万尾,商品鱼80多吨,产值2000多万元。一个特色鲜明的渔业已经初步成型。

    野生资源日益稀少

    光唇鱼,俗名石斑鱼,是一种溪流性特色经济鱼类,属鲤形目、鲤科、光唇鱼属,喜欢生活在山涧溪流和江河中上游等激流环境中,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山区。光唇鱼成鱼体长可达15-20厘米,体侧有6条垂直条纹,形似溪石纹,体色鲜艳,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光唇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颇受消费者青睐。
    光唇鱼是我县的土著鱼种,30多年前,在新昌江、澄潭江、黄泽江的上游支流中随处可见。在溪流中摸石斑鱼,是很多新昌人的儿时记忆。县中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庆潮说:“一般是两个手伸到石头底下去摸,凭感觉抓鱼;有时候也会拿个榔头在浅滩上敲石头,把底下的鱼震昏;小伙伴多的时候,还用石块围起来一个圆形的堰坝,把里面的石块向外丢,再抓鱼。”

    近年来,一方面由于河流水质变差,另一方面由于电毒炸等非法捕鱼行为的兴起,让河流里的野生光唇鱼日渐减少。县水利水电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张玉明说:“光唇鱼对水质要求特别高,一定要清澈无污染的水,才能生长繁育。”

    科技攻关人工繁育

    野生资源的减少,让乡村少年儿童少了戏水摸鱼的乐趣,也减少了一道特色的菜肴。同时,还减少了保护水域生态的“清道夫”。怎么办呢?2006年,我县决定开展人工繁育技术攻关。

    这项科技攻关的任务落到了以张玉明为首的水产技术人员肩上。张玉明1983年毕业于浙江水产学院淡水渔业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水产养殖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他曾于1995年开始领衔研究泥鳅的繁育技术,并在国内首创泥鳅催产技术,取得成功,在1997年获得了浙江省渔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完成研究的“闭合循环式水产养殖系统水处理技术”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虽然当时光唇鱼人工繁育的技术在国内可说是空白,但张玉明、石叶忠、朱咏梅、吕益龙等人一面请教大专院校的专家,一面自己摸索试验,开始了艰苦的攻关。张玉明说:“我们找野生鱼种花的时间也不少,都是晚上的时候,到石门水库下游等偏远的地方,用原始的方式捕捞。关键是不能让石斑鱼有损伤。”通过反复的试验、比较,张玉明的团队终于攻克了难题,在省内率先成功繁育了光唇鱼的苗种。2011年,“光唇鱼苗种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获得了绍兴市科学技术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技术推广渐成产业

    水产科研的成果有多大用处,关键还是要看老百姓能从中得到多大的实惠。因此,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在专注于技术研究的同时,一直致力于新技术的推广,帮助水产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等调整产业结构,养殖高端水产品。

    在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的帮助下,县中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09年租用城南乡潜溪村22亩荒滩开始产业化繁育养殖光唇鱼。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建设,项目紧紧依靠科技进步,通过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现已拥有养殖池9300平方米,苗种繁育池2500平方米,年产苗300万尾,商品鱼30吨,成为集苗种繁育、商品鱼养殖为一体的省级规模化苗种繁育基地。累计接受县内外技术咨询150多人次,培训人员120多人次,带动了全县乃至全省的光唇鱼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3年11月,该公司光唇鱼特色精品园被认定为第四批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精品园。
    光唇鱼自然条件下喜食生长在石块上的苔藓及藻类,在净化水质方面有着较大作用,是河道生态修复及资源修复的重要品种。江河增殖放流的需要和市民对优质鱼类的消费需求重叠,让光唇鱼的苗种和商品鱼供不应求。我县依托核心科技,迅速形成一个光唇鱼人工繁育和商品鱼养殖的产业。

    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石叶忠说:“我县的光唇鱼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省内独具特色。接下来我们准备借鉴‘大佛龙井’品牌模式,通过合作社连接农村集体和农户的形式,开展光唇鱼商品鱼的深加工研究,实现抱团发展,共同打响新昌光唇鱼品牌。”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